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学风和作风建设-凯发官网首页

 

攻坚克难创成果,不辞劳苦促转化——昌黎果树研究所 王广鹏
【来源:院直属机关党委】  【作者:】  【时间:2020/12/9 11:24:19

王广鹏,男,1978年生,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副所长,《河北果树》期刊主编。兼任河北省经济林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板栗创新联盟副理事长、河北省板栗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中国经济林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理事,河北省林学会理事。为河北省首届“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首届“林草科技领军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河北省第13届青年科技(提名)奖获得者。河北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秦皇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几年来,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各地市电视台以及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农民报、科技报等电视媒体报道60多次,先后被《学习强国》报道宣传4次。
       
       
        一攻坚克难创成果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认为科学家精神体现在科研人员的工作当中就是不断取得科技创新成果并应用于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益。王广鹏同志从事的专业是板栗科学,从工作之初,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切实可用的科技成果,为板栗产业提质增效而服务。众所周知,品种是一个产业的灵魂,新品种是保证一个产业健康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为生产服务、为农民服务,首先就要为他们提供种植效益好的品种。针对河北省板栗产业缺乏适宜瘠薄、耐干旱新品种的现实问题,他牵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围绕高光效、高水分利用率生理指标的育种工作。面对研究资料匮乏,基础薄弱,人员技能不熟练等难题,他暗下决心,进行科技攻关。“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十几年无数次的试验、创新、探索和实践,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愈挫愈强,期间艰辛辛苦自知,可以说经历的失败远比成功次数多,但在一次次的失败基础上,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再创新,最终攻克授粉效率低、坐果率差、发芽低、出苗困难等技术难题,研发了一套集合授粉、催芽、育苗和促花环节4项发明专利的板栗杂交苗培育技术体系,借助该技术体系平台,17年间选配27个杂交组合,培育出2.7万株杂交实生苗。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对其经济、品质、抗逆等性状的综合评价筛选,从中选育出6个节水、增产、提质效果显著的新品种,其中3个通过国家审定。这些品种目前已在河北省迁西县、迁安市、遵化市、兴隆县等16个县市应用推广23万亩,年可新增社会产值4700多万元。
        产量低、结果晚、树高大是制约河北省板栗产业提档升级的百年顽疾性技术难题。因此,十几年前他就带领项目组以提高板栗的产量、降低板栗的高度、缩短板栗幼树的结果年限为出发点进行科技攻关。要想开创板栗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实打实干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在攻关前期,当时条件很差,试验基地面积少,干果科研基础薄弱、经费不足。另外我国现在的板栗还没有早实性品种,统一化的砧木更是空白,生育期需肥需水规律不明确,且早春自然灾害多,经验又少,进行早果高产攻关的难度很大。十几年间通过筛品种、创技术的工作措施,实验室和田间地头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和方法,历经十余年的一次次试验重复和一次次的失败摸索,最终通过“良种 良法”的组配方式显著提高了产量,通过矮化控冠、轮替更新的方法降低了树高,通过拉枝刻芽、先果后形的方式解决了结果晚的百年难题,研发出了一套国际先进水平的“板栗早果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包括4大核心技术、13项主要方法、4项技术专利。该技术体系较常规栽培技术提早结果2-3年,幼树期产量增加2-3倍,栗园降高30%、延迟郁闭5-8年,盛果期增产20%以上。目前,新技术在燕太山区迁西、迁安、宽城等16县市80多个乡镇广泛应用,在北京、山东、山西等省市也被同行引入推广。目前该技术现年应用面积100万亩以上,在河北省生产覆盖率20%以上,已成为板栗生产上普及率第一的品牌技术,在燕太山区板栗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中起到了显著助推作用。
        科学探索也是一名科研人员应有的品质。植物器官pcd一直是国际上园艺科研领域的热点。在涉猎这一领域的研究过程中,他首次在木本植物(板栗)上发现芽体存在自然衰亡这一特异自然现象,澄清了枝条上部芽体发生pcd是导致其枝条自然枯萎、衰亡的本质,并证实了该pcd属于一种vacuolar cell death,在科学探索层面拓展了木本植物器官pcd研究领域,在人为调控替码率、定向改变植物结果枝组发育模式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价值。此研究结果的发表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使国内关于木本植物芽体pcd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二不辞劳苦促转化
        一位从事农业科技的老专家曾经说过:“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境界是心中装着农民,全心全意为农民办实事”。坚守“服务三农、献身三农”理念,用自己的知识来改变农业生产的现状,给群众带来丰收的喜悦和实实在在的利益,是一名科研人员的职责。目前,河北省燕太山区板栗产业上高效先进的种植技术还显得十分匮乏。基于此现实状况,他一年中有100多天行走于燕太山区农村第一线,把广袤的田间地头作为自己的第二工作岗位,通过举办各种类型专题讲座、培训班等方式培训县乡级专业技术骨干,或在田间地头的现场会直接培训栗农,示范推广以“板栗轮替更新整形修剪技术”为核心的4大核心技术,13项主要措施和专利方法。近年来共举办培训班80余期次,培训农民2.3万人次,召开现场观摩会13次,发放简洁实用技术小册子2.3万份,为基地内1500多户栗农提供科技支撑服务。常年辛苦的科技服务工作带来了成效,技术普及核心区内板栗经济效益较同类生产园提高31.80%,亩均增收110多元。经济效益的提升,引导冀东北各县市大力推广他们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板栗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累计新增社会纯收益8.3亿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带领课题组积极探索帮助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针对山区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效益低,竞争力差的问题,在科技服务山区农业的同时主动组织和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灌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机制。经多年勤恳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在河北迁西、宽城、邢台等县市扶持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由本人任技术顾问的板栗产业合作社19个,产业协会14个,培养了一大批农民骨干,为河北省山区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发挥了产业开发的服务职能,让栗农真正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
       
        主要荣誉奖励
       
        主要荣誉
        2013年当选首届“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2020年当选首届“河北省林草科技领军人才”,2017年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2018年获河北省第13届青年科技(提名)奖。2009-2018连续10年工作业绩考核“优秀”,被河北省农科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授予“先进工作者”,2009、2013、2014、2015、2016、2017和2019年被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授予院级“先进个人”称号7次,2013、2014、2015、2016、2017、2019年被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授予院“优秀共产党员”6次。
        主要奖励
        科研业绩上先后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行业专项、重点科技攻关等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资助;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级科技一等奖1项,取得国际先进鉴定成果2项;主持研发板栗新品种6个,其中‘燕山早丰’品种目前栽培面积国内第1,且被列入国家主推品种;编(参)写技术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审定板栗良种6个,获植物新品种权9项,均排名第1。


访问:2962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网络中心 制作维护
地址: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 邮政编码:050051 备案号:
网站地图